既是附庸風雅、又好聲色犬馬;必然班門弄斧、無疑野人獻曝。

BloggerAds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純真而且真實,可是又比夢還夢幻。

《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


導演:理查.林雷特 ( Richard Linklater )
編劇:理查.林雷特 ( Richard Linklater ) 與金.克萊森 ( Kim Krizan )
配樂:佛瑞德.弗斯 ( Fred Frith )
演員:
伊森.霍克 ( Ethan Hawke ) 飾演傑西 ( Jesse )
茱莉.蝶兒 ( Julie Delpy ) 飾演席琳 ( Celine )

上映日:1999/01/27 ( 美國 )


這是個純真浪漫而且餘韻無窮的電影,故事很簡單,一場火車上平凡的邂逅,讓這對彼此在生命中毫無交集的年輕男女,有了談話的契機,藉由這個開頭,而這兩個人在維也納漫步閒遊,這當中透過不停地對話及溝通,在短短一天之內,了解到對方就是靈魂的伴侶。



《愛在黎明破曉時》跟一般愛情電影很不一樣,既沒配角或環境來加油添醋、橫生波折;也無熾烈濃厚的愛恨糾葛、淚雨怒罵,就連配樂也很少出現,就這樣氣氛平和的度過這短暫一天,不過這並不影響它成為愛情片經典。


人與人之間的相知,靠的無非就是言語往來,《愛在黎明破曉時》徹底發揮這一點,從開始到結束,完完全全都是男女主角兩人在談話,但這部電影之所以讓人喜愛跟感動,就是那精心描寫的對白,溝通的對象不只是存在傑西跟席琳之間,還有第三者:觀眾。看著傑西跟席琳之間一來一往的言語互動,慢慢了解彼此,關係也從陌生人升級成朋友,然後再超越朋友的界線。

兩個人都是如此鮮明的存在,傑西是個有著奇特夢想大男孩,坦率幽默之餘,也頗能自嘲,席琳也是位富有獨特魅力的女孩,青春氣質之外,可以俏皮、可以深沉、可以主動、可以依偎,徹底展現女人複雜而難以言喻的形象。


除了自對話可一窺兩位主角的個性跟人生觀之外,傑西跟席琳的所談,其實更包羅萬象,從夢想、童年、死亡、愛情、厭惡的事、家庭、感情、生命等等。輕鬆的就像你我之間會聊的事情;嚴肅的又好似哲學論辯,彼此之間的思想觀念、喜好憎惡一項項娓娓道來,難能可貴的是,彼此每個話題,兩人竟都能相互呼應,於是慢慢的,兩個靈魂共鳴著,然後愛情緩緩醞釀,這股韻味,很真實,可是又令我覺得這比夢還夢幻,不為什麼,只因知音難覓,愛情中的知音更難有。




其實也不僅僅是對話,一個我很喜歡的場景,就是兩人在唱片行試聽室內的邊聽著音樂,雖然毫無對話,但「此時無聲勝有聲」,兩個人眼神就跟他們之前的聊天一樣,時而交會、時而迴避,一時對上了,還能擦出火花,屬於愛情初萌發時的羞怯、甘甜及微妙,在伊森.霍克和茱莉.蝶兒兩個人渾然天成的絕妙演出下,表現的淋漓盡致。

除卻對白之引人入勝,傑西與席琳是在維也納這座城市邊閒遊邊聊天,因此各個場景,也都精心取材,無名氏墓園、摩天輪、露天咖啡廳,都與對話相襯,如看著秀拉的點描畫作品,或許這也暗示了他們的相遇就像點描畫派,深具特色,但終究是曇花一現。還有雖然戲份集中在男女主角上,但片中一些配角也極有風格與印象,如咖啡廳的算命婆、路旁要字寫詩的青年、看似冷峻,但頗有浪漫之見的酒保,在在為電影增色不已。



不過論戲中最佳場景,無疑是那段在餐廳,假裝打電話給朋友跟裝朋友的回應,極其妙絕!席琳看似一時玩心興起的遊戲,卻能變成傑西跟席琳之間最坦誠直接的告白,氣氛是那麼的輕鬆而美妙,不只兩人沉醉在這浪漫時光,觀眾也應該一起沉浸了吧!

破曉之刻來臨,是一天的開始,但卻是這段純真、真實但又浪漫的一天結束,終究還是得面臨別離。兩人害怕這一天的美好會變質,所以許下六個月之期,電影片尾兩人思索著,有些悵然的表情,沒有人知曉他們會不會如約相聚,或許這才適合為夢幻的一天作結。

伊森.霍克和茱莉.蝶兒的搭配跟演出,是如此的自然、和諧,彷彿融入他們的角色,不,應該是說就是他們就是傑西跟席琳的化身,很難相信他們是在演戲。




他們有許多畫面,如詩如畫般記憶深刻。我永遠記得,兩人在小巷子長凳上,敘說著;傑西拉著綁著大辮子的席琳,在清晨的街道上隨大鍵琴起舞;以及席琳躺在傑西腿中,兩人不捨地捕捉著最後一抹美好時光,有好多都是如此迷人雋永。電影結束前,導演也拉著鏡頭,讓人再回顧傑西和席琳駐足過的每一個點。

怎麼辦,才剛剛看完沒多久,又想再看一次了。




電影中的名言:


傑西:「人們老是說科技的進步有多美妙,節省我們的時間,但是有一堆時間卻不會利用,又有什麼用?不過又變成更多的工作時數。」
( It's all these people talking about how great technology is, and how it saves all this time. But, what good is saved time, if nobody uses it? If it just turns into more busy work. )

傑西:「人們總是會將一切事物浪漫化。」

( People put romantic projection on everything. )

席琳:「為何大家都把衝突當作是一件這麼糟糕的事?不就有許多美麗的事物是從衝突中誕生的嗎?」

( Why does everyone think conflict is so bad ? There's a lot of good things coming out of conflict. )

席琳:「假如這世上真的有神,祂不會活在我們裡面,不是你也不是我,但是會存在這小小空間中,假如這世上有魔術,那一定是讓人能夠互相了解,彼此分享。」

( I believe if there's any kind of God it wouldn't be in any of us, not you or me but just this little space in between. If there's any kind of magic in this world it must be in the attempt of understanding someone sharing something. )



軼事:


劇末,傑西跟席琳見面的時間是六月十六日,這和詹姆士.喬伊斯 ( James Joyce ) 的知名小說《尤里西斯》( Ulysses ) 裡的時間一樣。《尤里西斯》故事描述了主角利奧波德.布盧姆 ( Leopold Bloom ) 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經歷。此外六月十六日已被當成「布盧姆日」來紀念。
( At the end of the film it is revealed that Jesse and Celine met on June 16th. This is the same date as in James Joyce's "Ulysses," which follows Leopold Bloom around Dublin for one day. June 16th is celebrated as "Bloomsday." ) 

六日十六日也是詹姆士.喬伊斯 ( James Joyce ) 遇到其人生伴侶諾拉.芭娜科 ( Nora Barnacle ) 的日子,而喬伊斯說服她和他私奔到巴黎,巴黎正是電影續集《愛在巴黎日落時》( Before Sunset ) 的發生地。

( June 16th is also the day James Joyce met his life partner Nora Barnacle. He managed to talk her into running away with him to Paris, which is where the sequel Before Sunset is set. )

傑西實際的名字是詹姆士,靈感依舊是來自詹姆士.喬伊斯 ( James Joyc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